登山軌跡圖請參考:http://runkeeper.com/user/ckkh/activity/254899733
國慶雖沒能連假,但怕假放不完,還是手滑請了下去,
平白無故多了連休假期,若還是呆在家,那跟休六日沒啥兩樣,
為了要強健體魄,趕緊上網找有沒有能耗個一天的行程,
剛好看到波波發的戶外團竟然是我好久沒跑的三貂嶺、中坑、柴寮古道,
腳就癢了起來,只是看到八點多就要集合出發,臨時也不好把阿克叫起來,
只能默默的放棄跟團,晚一班車再上。
連假讓通勤電車塞滿了人,好不容易坐到位置,卻也沒能讓雙腿獲得喘息機會,
每當車門一開,上車的人多、下車的少,又得和不同的陌生人磨蹭小腿,
直到瑞芳、猴硐才稍稍舒緩擁擠的情況。
不意外,原本預計十點半到三貂嶺的,延誤了十多分鐘才到。
在這站下車的不多,而車廂內仍有不少人,有點難猜測這往蘇澳的區間車,
何站才是大家的目標,福隆嗎?夏日已過,應該不算太熱門景點。
宜蘭嗎?搭客運不是更快又不用人擠人?
不繼續猜想下去,繼續回到主題,三貂嶺古道路線沒有太大的差異,
頂多就是這幾天的濕氣重,讓路面更加泥濘,
再者就是受風災影響,路上多了好幾根攔路木,橫橫直直都有,
有的是要跨過,有的則是要下腰,總之都不會讓人太好過就是了。
(為了提升三貂嶺的觀光及文化氣息,國小已經改為藝文中心,偶有活動)
(以前走到國小後,就必須自己找路爬,現在則有了指標,好爬不少)
(11:28來到第二座吊橋,以前是木棧道,但被水沖毀,後來就做成阻力比較小的吊橋)
(11:37來到踏水而過的路線,還記得第一次來這裡時,水沒有積得這麼深)
(11:47抵達第二層瀑布-摩天瀑布。觀瀑平台損壞中,尚待修復,請勿靠近)
抵達三個瀑布的時間點,因為阿克跟得很緊,所以和以往都差不多,
走往前兩個瀑布的路況也沒有太險峻,
唯一就是通往第三層瀑布的木梯在濕氣那麼重的情況下還是那麼的反潮險峻,
本想說如果上不去的話,直接就折返了,
想不到阿克頭也不回的奮力向上,初爬也能順利挺進,實在令人佩服。
(11:51抵達攀垂直木梯處。不知哪裡來的小黑應該早就望梯興嘆,攤趴在一旁)
第三層瀑布的水量豐沛,搭配陣陣風吹來,
灑落在眼鏡上的小水滴沒幾秒就模糊我的視線,身上的毛細孔也被這些水汽濕潤了,
瞬間辛苦跋涉的辛勞全被安撫了。
(11:59抵達第三層瀑布-枇杷谷瀑布,近距離接觸水滴噴得一身涼爽)
除此之外,還遇上波波帶領的十人團,這點讓我蠻訝異怎麼還能與她們聚頭,
一問之下才知道她們也遇上了沙丁魚車廂,為了讓人下車,起步速度放慢,
中間又到碩仁國小裡拍照,邊欣賞美景邊爬,當然不比我像是走廚房般例行公事來得快。
我去相認時,恰巧遇到她團員擦傷,怕因此造成混亂,決定先告辭繼續往更高一層邁進。
爬到頂是大華(十分)與猴硐的分岔點,由於是要到猴硐去,選擇往右邊的方向走,
此處已從三貂嶺古道換為中坑古道,前半段的路走來相當輕鬆寫意,
甚至還出現停車場這般人工化的的指標,
阿克想說有這麼輕鬆的路可以到瀑布,那前面那些攀岩過河的路其實可以省略啊!
不過經過我研究了GPS記錄的路境,這停車場所在地,是從106縣道轉進奇怪的岔路裡,
然後還得開一段距離不算遠的鄉間小道,若只是看看瀑布,似乎也沒有省力到哪裡去啊。
古道後半段的路只能再次套用我第一次參團時用過的描述:
有時小溪出現在左側,有時過個橋,它又在右側現身了。
因為路走起來都大同小異,比較有印象的記憶如下:
跳石過溪後,就準備沿溪水流下的岩石水路往上爬,
再來一連串階梯上攻後,會經過一鋪設有被沖刷到頹圮不成石型的輔助石塊過小溪,
接著就是我覺得最美的一段,陽光灑落在林間及清澈水面滿是波光淋漓,好是夢幻!
只是這夢幻好景不常,又得踏入非得把鞋子整雙吃進去的泥濘區,
好不容易走過了,迎接我們的又是爬不完的階梯,上上下下的好似沒有個盡頭,
好幾次攻上稜線後,都讓我誤解為接下來的路就只要順順往下就對了,
可惜那緩慢減少的里程指示,又一次次告訴我剩下的路程還有那麼長。
(接下來的一段路可以欣賞右側山脈的剪影,不知哪座才是獅子嘴奇岩?)
(14:44抵達民宅,不知道還有沒有人居,住在深山裡還真辛苦,郵差也辛苦了!)
我只能說,非得走到看到右側出現廢棄但有型的電線桿,
接著沿白色的車路彎蜒陡下後,才是古道盡頭將至的訊號,
在這之前,不要存有好不容易拖著疲軟的雙腿爬上去,之後就能輕鬆走的妄想。
(左方綁有登山條的才是古道正確路徑,但因為太陡太濕滑了,還是走產業道路吧)
(U型下攻,每繞一個彎海拔就下降頗大,從這裡往上爬應該很累)
話說看到鐵軌後,也就是距柴寮古道終點不到十公尺處,似乎有個詛咒在,
還記得我上次腳差點扭到,這次走來是格外小心,
但阿克心情一放鬆腳一滑就摔倒了,好在跌進軟土上,
除了全身髒兮兮外,沒有其它損傷,算不幸中的大幸了。
最終里程數8公里,耗時3小時40分(不算休息時間),速度算快的,
因為後半段有點怕會變天,所以稍微加快腳步,
不然天氣好的話,邊欣賞綠意及鳥叫,放慢速度走起來會更舒服。
(15:13猴硐車站整修中,該不會要把外觀也改成貓咪狀吧?)
沿著柏油路走到遊客聚集的猴硐願景館(遊客服務中心),趕上二樓多媒體播放的時間,
看完後對當地的煤礦文化又更加了解。
看了看時間,也差不多該回程了,買了蔥餅解饞後,就準備趕火車去,
站內工作人員不時喊著:"要往台北的旅客可以搭通勤電車到八堵轉車!"
的確,選擇到八堵的電車比苦等直接往台北開的電車要好的多,
因為八堵算多線交會點,每十到十五分鐘就有車會靠站,
又算比較早上車的點,所以一定有位置坐,
下次再到猴硐來,若想要輕鬆點,可以這樣搭車。
在車上我一直在想,似乎可以把這條路線和走金字碑古道到九份連起來,
那種懷古思幽的感覺一定讓人刻骨銘心的吧!(累倒)
回板橋後,決定在樂麵屋討回走完古道失去的卡路里,
怒吃了六份半的麵,撐著肚子再一路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