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行目的-攻上茶壺山頂)
之前同學說茶壺山很刺激,且風景超優,就此種下我想爬它的慾望,
不過,僅止於想法上,卻遲遲沒有身體力行。
昨晚趁著氣象局說假日會是好天氣的同時,上網查了山友們爬茶壺山的路線,
大致上都是連半平山一起順走,接著再爬燦光寮,
看了看,總覺得體力可能不濟,又查到條可走到黃金博物館的黃金神社步道,
剛好可以O型回到勸濟堂,既不會太累,也不用原路折返,是條還不錯的路線。
因此就開始準備手套、登山杖和零錢(基客:忠孝復興-金瓜石 單趟95不找零),
好好來面對明天的拉繩挑戰。
約莫早上八點二十到忠孝復興站,循著一號出口走到面前的一排公車站牌,
一一檢視這些站牌到哪,果然看到基客往金瓜石的這條路線。
公車準時在八點半出發,繞了市區一陣子後,沿著高速公路往瑞芳方向開,
沿途經過四腳亭等地,停在瑞芳車站前接駁從車站出來準備上九份的遊客,
但從這裡上車,大部分都不會有座位坐,因此不太建議坐火車來。
早上路況不錯,沒遇到啥塞車,公車左歪右拐後,到九份放下部分遊客,
繼續往金瓜石開去。
接著在黃金博物館園區幾乎下了所有的遊客,
就只剩下我和另外一位山友(?!)來到勸濟堂基客總站下車。
看了看時間,約莫十點。
原來這位山友(jacky)也是第一次來,所以之前跟司機攀談是在問茶壺山的登山入口,
既然都是第一次來,不如找個人互相照應一下也不錯,
因此我們開始結伴問攤販的老闆娘,得知一旁的柏油路上去後有個報時山,
風景不錯,還能看到日出,而且也能接到茶壺山入口,於是先順遊了報時山。
(報時山由此去)
(報時山上景觀步道,視野不錯)
報時山,這山名有意思,大概就如同老闆娘說的,爬上來後,
看著太陽從太平洋上緩緩升起,就能知道一天的開始了吧。
說它是山,其實也不過是個小丘,大概兩三層樓高而已,所以沒走幾步就攻頂了。
今天的天氣很好,在觀景平台能眺望太平洋和基隆山美景,是個風景不錯的好地方。
(茶壺山登山步道入口)
(回頭一看,越登越高,那片黃黃的就是陰陽海)
走下來後,看到茶壺山就在自己的正上方,於是沿著柏油路繼續向前,
沒過多久就在右手邊看到茶壺山步道的大石頭標示牌,以及一連串的石階。
順著石階向上走,又接回產業道路,看起來這和草嶺古道一樣,
人行步道都是直接切近路,而不用像車道一樣要S型攀升。
(茶壺山被霧遮住了)
隨著茶壺山大石越來越近,天象有些轉變,
天邊飄起一片霧,把大石像變魔術般藏了起來。
(大吼一下,繼續上攻)
這時的我們在觀景平台上,討論著是否要繼續上行,還是就此打住,
最後,還是好奇的慾望戰勝偷懶的決心,繼續踏著有些沈重的步伐前進。
(這座山挺多涼亭的)
(寶獅亭總算到了)
(回頭看寶獅亭,都是山友)
中途經過三四個涼亭,總算看到寶獅亭,而這就是登頂前的最後一個休息站,
在這裡看到不少山友,似乎已經登頂準備回程了,
也好在他們已經準備離開這茶壺山大石,不然要等這麼多人爬完,
我想可能要好一會了。
(戴著手套爬上去)
(小心翼翼地爬著)
茶壺山,海拔599m,又名獅子岩,是由沈積岩矽化的角礫構成的山體,
可想而知這類的岩石經過雨水的滋潤後,一定沒啥阻力,
攻頂前的碎石路在雨後顯得有些濕滑,戴上手套拉著繩索上攀,
不消一分鐘就爬到茶壺山洞口,鑽進壺穴裡,因為潮濕顯得陰森。
(朝光亮處攀去)
鞋子抓地力不夠,只能靠著腳指的力量苦撐,
說實在話,終於知道為什麼下雨天最好不要來爬這裡了,實在是太滑啦。
(茶壺嘴?還是提把?)
鑽出正上方拉繩的洞口,原來這裡是爬到茶壺蓋的路徑,
(努力爬上來)
實在是小到差點就被卡住,如果背大背包,可能就要先把背包卸下了吧。
眼前的土地僅容兩隻腳踏著,稍一不慎可能就會摔到不知多深的山谷下,
僅能小心翼翼地慢慢龜上壺蓋。
實在是太刺激了,這一路腳底打滑(已經好幾次說到很滑,代表它真的很滑,沒騙人),
但風景好到不行,頗有登高一呼小天下之勢,可惜雙腳不聽使喚,
沒辦法找到更好的拍攝點,只好再把美景存放在腦中了。
等jacky也上來和我會合後,我們開始研究怎麼走才能接往半平山,
但不覺得在茶壺蓋位置還有路可續行,所以有些打退堂鼓。
(發現上面沒路,又爬下來)
直到遇到北醫登山社的一位小妹妹,告訴我們應該從茶壺洞裡面往右邊爬去,
才能接到半平山。
於是又辛苦地鑽回壺內(需要莫大勇氣),摸黑往另一條小路攀過去,
如果沒有她的指點,我想我們今天可能就在茶壺山折返了,真是太感謝她啦。
(從另一個洞口爬出來後,才知道可以從這個木梯下來)
(北醫小妹妹太猛了,竟然從那麼濕滑的岩石走)
鑽出茶壺的洞口也一樣很小,同樣以伏地之姿爬出去,雖然狼狽,但安全許多。
(從茶壺洞爬出來後卡成一團)
(爬上大石頭拍一張)
(我們就是從後面的大岩石內爬出來的!)
(芒草已經修剪過了)
離開茶壺山,往半平山的路線變得開闊,兩旁芒草已經被理頭髮,顯得清爽,
但我想應該有山友對於過多的景觀破壞,有不少微詞吧。
(開始爬階梯)
(回頭再望茶壺山大石)
半平山,海拔713m,其實是沿著稜線前進,
如果兩旁沒有看到芒草,必定會對心裡造成不小負擔,這時慶幸有這些阻礙擱著。
(接近90度的拉繩區)
(有注意到努力向上爬的小狗嗎?)
中途有一段約四層樓高的近90度岩壁攀繩地形,兩旁都有鑿洞,
手腳稍微有力些,其實也沒啥難度,不過走到這裡,小腿漸漸抖了起來,
只能以速度來戰勝身體的疲憊,迅速通過。
令人佩服的是,竟然有隻狗被主人拖上來,雖然只衝到一半,
但被主人輔助下,還是爬上去了。
(jacky才準備從碎石區爬過來)
(一個接一個向上爬)
連狗都能衝上去了,我們怎麼可以輕言放棄呢,
經過好一番折騰後,總算攻上來了。
(爬上來後又遇到貼壁區)
(霧中摸索前進中,別有一番風趣)
(比較短的拉繩區)
接下來的路大部分都在霧和強風中前進,有時候只能貼著岩壁行進,
重心不穩可能就跌落一旁的芒草坡了,還是小心為宜。
(半平山上的基石)
最後走到一個狀似金字塔形狀的基石,看起來應該是半平山的最高點,
此時跟著一起爬的山友們在這裡拍照留下紀念,又繼續前進了,
而我們也跟著他們一起行動。
(熱愛戶外運動的一家人,也變成我們今天的嚮導)
不知道過了多久,半平山的行程告一段落,迎接著我們的是草山產業道路,
這一段路就是上次爬完貂山古道的產業道路,因為走過,所以還算能認得方向。
一路上我們就跟著北醫登山社小妹妹一家人走,邊走邊聊登山經驗,
真是一群喜好戶外活動的家族啊。
(往地質公園方向走,上面有張貼牌寫著往黃金博物館)
產業道路走一走後,會看到右手邊有條鋪石路,雖然寫著通往貂山古道,
但我想這個方向應該和我們要走的黃金博物館,是同個方向,
於是就從這裡走過去(後來有在指標上看到登山隊留下的訊息,寫著黃金博物館約40min)
(我們可是從最左邊那個茶壺山沿著稜線爬到這裡來的呢!)
(海天一色,漂亮極了)
此時天空又放晴,海天藍、山色綠和點點的建築物陪襯,真的是很舒服的畫面,
尤其看著右前方來時路,訝異剛剛竟然從這麼遠的地方走來,實在是太有成就感啦!
階梯下到和平面道路交叉處,往左邊走200m是地質公園,不過腳踝有些不適,
不想讓狀況更差,只好繼續沿著台階向下。
(日式鳥居)
(很神聖莊嚴的感覺)
到黃金博物館前,會先經過黃金神社,看到鳥居,很有日式感覺,
(斑駁的柱子,頗有年紀,昭和年間的產物)
柱子斑駁,頗有年紀,是個適合外拍的好地方。
(花錢體驗深入礦坑的樂趣)
(體驗館前的阿金伯)
(多會在坑道口先拍照再進入)
(銅沈澱池,有毒勿進)
繼續往下走,就到黃金博物館了。
有當月發票可免費參觀黃金博物館的活動,可惜當初沒想到要來黃金博物館參觀,
就沒有特別準備發票。
這時又巧遇北醫小妹妹一家人,捐贈給我們兩張發票,讓我們能進去參觀。
(再次感謝她們的大恩大德啊!)
(透明地板展示著當地的礦化作用)
(私煉金的阿伯蠟像)
博物館裡面展示著當時金瓜石在日據時代的地位,
看著裡面的用字遣詞無不說著當時日軍欺壓我們的人民,
不知道來這邊參觀的日本觀光客看到後,有啥感觸。
(價值不斐的大金塊,一定要摸一下的啊!)
二樓展示以黃金打造佛教相關飾品,另外還有個重達好幾磅的金塊,
看到上面的價值不斐,實在令人好生羨慕,一定要伸手進去摸摸才不虛此行。
(大型風壓機,提供坑道內氧氣的來源)
(從對面拍黃金博物館)
(吃奶中的小狗)
(勸濟堂上面的一尊恩主公像,高35尺,重達25公噸)
參觀結束後走回勸濟堂,大約五到十分鐘而已,還挺近的,
算一算這一路走來,大約耗時四個半小時,比起以往的時間,
倒是增加了不少,挑戰北插的行程大概指日可待了吧。
在勸濟堂等基客,花了一個小時才等到一班,
好在和jacky還能聊聊對於中職的一些話題,才不會覺得太無聊。
大概假日下午九份開始塞車後,公車就在黃金博物館那邊吊頭載客了吧,
有這次經驗後,下次要嘛就是到黃金博物館等車,要嘛就是到勸濟堂慢慢來,
唯有悠閒的行程,才不會有令人心煩意亂的感受。
基客有個不錯的辨識客人方式,就是要上高速公路的人,都發一張乘車證,
沒拿到的,就必需在上高速公路前下車,
這樣才能確保車上的人在高速行駛時都有位置坐。
搖搖晃晃從山上飆到山下後,大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即抵忠孝復興站,
和jacky告別後,結束了這一天的O型縱走行程。
我已經能預料到明天會是個腰酸背痛的一天...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