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溪流相伴,就是這條步道的有趣之處)

前幾天一位登茶壺山認識的山友問我,可否推薦一條四五個小時的步道,
那時我腦中就想到,像最近這麼炎熱的天氣,一定要爬有瀑布的古道才舒服,
三貂嶺瀑布群是我連去三次都覺得不厭煩的路線,
不過大約兩三個小時可完成,似乎不太符合他的需求。
這時心中突然閃過一個意見,登山板的板主看到我每次爬三貂嶺,都出大華車站,
推薦我可以從中坑古道下侯硐,沿途的風景也是挺優的。

沒想到推薦他這條三貂嶺瀑布群、中坑古道、柴寮古道O型縱走後,
我開始查Tony的遊記,看到他的遊記,總會讓人心癢癢的,也想要一探密境,
於是選在今天早上出發。
搭上六點十二分從板橋發車的區間快車,雖然已經那麼早了,
但車上的空位還是一位難求,直到萬華才勉強擠出一個位置來。

晚睡早起真的很難受,這也難怪今天五點多想把弟挖起來會被白眼。
全身輕飄飄地,剛從夢境中醒來,又要在搖搖晃晃的區間車中稍作休息,
真的是很不舒服的一件事,尤其是目的地為大約一個小時就要到的三貂嶺,
如果太放鬆沈沈睡去,到時候可能要跑去蘇澳爬山了...


(鐵路旁也灑落一地的五月雪)

列車到了瑞芳以後,外面的天色又陰沈了起來,
想不到平平都是北部,瑞芳這一帶的氣候總是這麼地變化多端。
不出所料地,到了三貂嶺站,下車的只有我一人。
穿起外套擋住細細的雨絲,還好外套有防水。

在碩仁國小處,遇到幾位遊客,這麼早就出現在此處,
讓我不免產生疑問,到底他們是打哪來的?
不過看到他們撐起雨傘,往三貂嶺瀑布群方向走,
看起來可能是被一開始路旁的指標牌騙到吧。
最好從那邊到瀑布只要幾百公尺啦!(我猜是算到起登口的距離吧)


(三貂嶺瀑布沿路也是落花繽紛)


(大吉電機?這裡需要用什麼電呢?)

一路上雨勢不大,且斷斷續續,爬上平面小徑後,一片豁然開朗,
看路況,最近應該天氣好一陣子了,所以儘管早上下起雨,泥土地依舊乾燥。


(合谷瀑布到了)

從登山口起登,大約十五分鐘抵達合谷瀑布觀瀑平台,
接著跨過小溪流,約二十分鐘抵達摩天瀑布。


(水勢不大的跳石路)


(古道怎麼會出現這種東西=.=?)

這一段路早已被開墾得暴露度極高,感覺這些小徑都會害羞了吧。


(溯溪而上的小徑,早已乾枯)


(摩天瀑布)

水勢不多,原本會溯溪而上的路線,凹洞還在,水早已蒸發殆盡。


(登木梯)

登上木梯後,約十分鐘又抵枇杷谷瀑布。


(氣若遊絲的枇杷谷瀑布)


(水中倒影也要Ya)

在瀑布下休息一陣子,突然聽到上方處傳來嘈雜聲,
不過這時的我還在想會不會是環境太過寧靜產生的幻覺,
抬頭一望,原來早有人在上面了,看起來應該是由上往下登的方向在爬。
途中和他們交會,兩男兩女,男生比較勇猛,等我上去後,接著往下爬,
而女生倒是在瀑布處拍了幾張相片後,有點想要返航。
這時的我當然是力薦她們續攻底下瀑布啊,不然就有點可惜了。
一問之下,原來她們是山上那棟掛有"防止野狗進入,請隨手關門"大宅主人的友人。
這樣看來,她們也沒走多少路嘛,一定要繼續爬的啦!


(不再抖的鐵梯)

和她們告別後,爬上因綁了繩索和鐵桿,不再抖的鐵梯,旋即抵達命運交叉口,


(往106方向走就對了)

向左走是往大華方向,也就是我之前三次來所走的方向;
而右邊則是寫著往106線道,當然,106線道只是裡面的一條叉路,
此行主要還是要走中坑古道接柴寮古道。


(整齊的水泥塊)

往右走幾步後,就看到排列整齊的水泥塊,讓山友能輕易通過,
不過,直接走過這條小溪,而錯過觀賞瀑布的上方,就太可惜了。


(瀑布上方的集水潭,滿深的)

原來這裡累積的水量,就是供應枇杷谷瀑布下洩的來源,
也就是說如果連日大雨造成滿水量,這些水泥塊可能就淹沒在溪流之中了,
屆時要通過,還得顧忌不慎滑落後,即會收到地心引力的影響而親吻岩石。


(路況還不錯)

一開始的路線還搭建得不錯,石板雖長了點青苔,卻不難看出這是新物的痕跡,
要碼就是剛鋪,要碼就是人煙罕至,不過我想後者可能性不高吧,
從叉路上滿滿都是五顏六色的登山條可見一斑。
幾百公尺就到福興宮,這裡供奉的神明為土地公,不過看起來好像還有財神,
雖然山裡的財神不要隨便亂拜,但向土地公公祈求行旅平安,是在所難免的。


(有叉路,要選右邊的走)

此地從涼亭起分,有兩叉路,右邊續行中坑古道,左邊則是往停車場方向,
可見此處香火應該滿興盛的吧,不然怎麼會在深山中蓋停車場呢?
(看到香爐裡香柱才燒到一半,剛剛應該有人來拜過了吧)


(路上指標)

爬到一平台,看到往侯硐還有五公里多,約180分鐘;
另外還寫著楊厝,850公尺,約13分鐘。
若不是因為不知道這五公里多的路程到底有多長,還真想去順走楊厝,
看看究竟那裡是個什麼樣的地方,竟然還特別標示了指標。


(泥濘道路)


(沿小溪行)


(木板橋)

從這裡起,開始沿著溪流前進,有時小溪在右邊,過了橋之後,又跑到左邊來,
路面泥濘是正常的,不過都是一小段一小段,
如果雨天行走,一定要穿防滑防水的鞋子,不然一定會陷到泥巴裡,無法自拔。


(沿途有幾個原木休息平台,不過木頭都長苔了)


(沿途一直有這種GPS定位點)


(Z字形陡下)

慢慢高昇,抵達最高處後,旋即Z字形下攻,從GPS定位上來看,
高度約在300~360之間遊走,偶而會讓人小喘一下,但樹蔭底下爬山,會累到哪去?
況且沿途水流潺潺、蟲鳴鳥叫,雖累,也不覺得累了。
只不過蜘蛛網遍布,看來登山杖在前面打頭陣,以畫圓的方式直擣,
是攻略這類型古道必備的技能了。
(上次爬這類的古道,以經是2007年的事了-內柑宅古道&紅葉谷瀑布)


(綁在會動的樹枝上的繩索)

在一轉角處瞥見一石頭廟"龍福宮",又看到一繩索,
想不到這也有拉繩的行程!不過綁在會晃動的樹枝上,應該也只能輔助用而已。


(又要渡過小溪了)

一個人走這樣的路,心裡還是很驚慌的。
寂靜到聽到自己的呼吸聲和大自然一起脈動,
偶而聽到蜥蜴、松鼠聽聞腳步聲而弄得樹枝唧唧作響,都會讓心跳停個一秒,
深怕野猴還是青竹絲之類的不速之客,從暗處偷襲。


(整段我覺得最陰森難走的路段,沿著岩石旁走,腳下都爛泥)

好在這些擔心都是多餘的,現在唯一要克服的是,
泥濘的路,沒有露出岩石可踩、樹枝可抓;


(沿溪床而上,好在有繩索)

以及溯溪而上(今日水量很小)的青苔滑石(溪床石路)。
好在溪床上有熱心山友綁上繩索,不然可能會摔個狗吃屎吧。


(廢棄石頭屋)


(破一個角的石缽)


(這是台灣百合嗎?更正:此為大花曼陀羅,很毒的XD)


(不平整的跳石路)


(溪流美不勝收,裡面還有小魚勒)


(前後都空一段的木橋,考驗你的彈跳力)

接著又是一連串的走過木橋、跳過小溪、閃躲泥濘行程,


(垃圾掩埋場?!也太神奇了吧!)

又看到另一指標,指著山裡濕滑又植物叢生的小徑為垃圾掩埋場方向,
令人很好奇的是,在這裡出現垃圾掩埋場,
那清潔人員不就要跋山涉水才能到這裡掩埋嗎?
真的頗讓人很好奇它到底長什麼樣,加上登山條也綁了不少,應該也是條可行之道。
只不過後來想想,距離一公里多,等下可能要折返,來來回回會耗費不少體力,
再加上濕滑,太接近生長的植物,可能會有危險(蜘蛛之類的可能就藏身裡面),
只好作罷。
(回來後看Tony的敘述,才知道那裡可通往萬善堂,最終還是要原路折返。)


(通往獅子嘴岩的叉路)

又爬了一會後,抵達最高點,此處有叉路可通往獅子嘴岩,
還有1.5公里路程,有點距離,留待下次有機會再來攻略。


(造型木橋)


(不Ya一下不行啊~)

之後的路線,幾乎都是在下降,
抵達有人煙處(鐵皮屋),會經過一別緻木橋,看起來還頗新。


(吸引不少蝴蝶的鮮豔花朵)

一處隨著山坡開發所種植的金針花苗,如果開起來應該也滿美的。
往右邊山頭望去,似乎見到獅子嘴岩,不知道那邊攻頂路線到底怎麼爬,
如果類似平溪孝子山那樣,應該很刺激吧!


(獅子嘴岩?!)


(烏窟塗山?!)

不過對面山頭都是奇形怪狀,也不知道到底那個山頭才是。
(據說還有個烏窟塗山,該不會是像駱駝背的那座?)


(產業道路一處下著五月雪)


(回頭一望,左邊也是通往獅子嘴岩的路)

續行為產業道路(越野車才能爬的那種),中途竟也有往獅子嘴岩的道路,
(因為沒走進去,所以參考Tony的文章,應該是柴寮路7號的石頭屋)
從這裡攻上去,應該更有成就感吧。


(沿途都有這樣的小徑可以抄近路)

道路中間都有小徑穿插,類似草嶺古道天公廟上來那段,
如果覺得產業道路太繞,可以走這些小徑。
(不過從我這方向走是陡下且濕滑,有些不易行走。)


(看到火車疾駛而過太開心了)

沒過多久總算見到鐵路了!
大概是太開心,放鬆了戒心,才在最後濕滑的石階上小拐了一下,
好在沒有大礙,不然走了那麼久都很好,最後幾十公尺才出事,那一定很幹。


(旁邊就是基隆河)

鑽過鐵路地下道後,沿著指標往左邊的侯硐車站走去。


(礦工宿舍,看起來很整潔說,應該重新裝設過了吧?)

右手邊是水勢盛大的基隆河,左手邊則為煤礦相關建築,


(廢棄礦坑)

有礦工宿舍、礦坑遺跡....等,礙於火車時刻抓不準,只好隨意參觀就趕路去。


(藏身花圃中的礦工阿伯)

到車站時間為十一點十分,也就是說這一趟O型縱走,花了快四個小時,
如果是多人一起爬,可能要多估個一個小時,
這樣的話,應該還滿符合山友的要求吧。


(雨後的侯硐老街,顯得滄桑)


(不知道是什麼的礦工遺跡)


(努力生產,安全為先,提高警覺,防範未然)


(產煤裕國!)

由於上一班往台北方向的火車,在十點多就開走了,只好改搭十二點十六分的區間車,
這段等待的期間,就走到侯硐車站周邊的景點晃晃。
原來侯硐本應為猴洞,指的是猴子聚集的坑,
但當地居民認為水部的"洞"不雅,遂改為石部的"硐"。


(侯硐車站,怎麼看起來有種礦坑的感覺QQ?)


(站前的麵店,有種懷舊的風情)


(介壽橋紀念碑)

通往侯硐車站前的道路,是由一座介壽橋連接河的兩岸,
看到一石柱刻著介壽橋紀念碑,是民國五十多年台灣省政府主席周志柔所立,
可見得這座橋在當時是具有多麼重大的意義啊!

介壽橋頭另有一亭,為紀念台灣第一大煤礦 "瑞三煤礦"董事長-李建興所建,
其後有一石階步道,不知道可通往哪裡,因為搭車時間快到了,也就沒有繼續探幽去。


(侯硐,I'm coming~~)

搭上電車後,覺得有些睡意,就在搖晃之間於一點半抵達板橋。
出站後天氣真是熱到不行,和上次爬完三貂嶺的感受一樣
北部明明是好天氣,為什麼瑞芳那邊總是飄著雨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tpukh 的頭像
    ntpukh

    西咖咖的休閒隨筆

    ntpuk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