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文館在豐鄉國小的舊址)

昨天喵還興致勃勃的想到大溪看花海,
結果晚上竟然下雨,爸臨時更改行程到峨眉湖去。
今天早上起來,突然又在出發前半小時跟我說要到大山背去。
於是趕緊上網搜尋一下相關資訊,以免上路出了差錯。

這時候突然很懷念衛星導航的存在。

車子開到關西交流道後,往竹東方向去,
依照查出來的資訊,以為我們現在走的就是台三線,
拼命想找橫山車站。
後來才知道原來跑到120縣道去了,還好一切發現得早,
不然就會接到內灣。

在竹34彎彎曲曲的山路裡面前進,果然是很有鄉道的感覺,
有些寬度僅容一台車過,這種需要高超技術的路線,
我看還是交由經驗豐富的爸來執行。
從台三彎進去到達大山背人文生態館,大概花了快半個小時,
里程數雖不多,但畢竟是山路,還是得小心的開。


(人文館前半段是餐廳)

大山背人文生態館,它的前身是豐鄉國小,
現在已經改成介紹大山背地區相關歷史及植物的介紹館,
除此之外,還附設了餐飲部,可以在清幽的環境下用餐。


(後半段可以參觀一些自然生態及人文的介紹)


(玻璃擦得很乾淨,這是隔著玻璃向外拍的)


(懷舊的阿三哥與大嬸婆)

先在館內參觀了一會,原來漫畫家劉興欽手下的大嬸婆與阿山哥,
描繪的正是橫山鄉這邊的人、事、地、物。
而他所畫的放牛校長,正是這所豐鄉國小的校長。
早在日據時代,這裡的學童因窮困,需要幫忙家裡的農事,
校長為了想讓學童受到良好的教育,便幫忙學童照顧牛群。
這樣的校長在現在真是難以復見,也許就是這樣一座在深山中的小學,
單純的環境,才會蒙發出這樣的一段故事吧!


(蕨類介紹)

除了國小的校史外,也有滿多蕨類和藥草的介紹,


(感謝的碑文,還留在室內)

看了介紹後才發現,原來蕨類分那麼多種,而且每種仔細看還長得不一樣,
以後在戶外看到的,可不能單純的以為他們都是一樣的喔。


(戶外咖啡座)

上到了二樓戶外咖啡廳,問了一下那邊的工讀生,
才知道原來這裡換了第二任的接手者,
交接至今才開了四個多月,這也難怪整座建築物,包括介紹牌、桌椅及玻璃窗,
都是那麼的一塵不染。
可惜接下來的行程還不少,不然趁著今天沒什麼人來遊覽,
坐下來喝杯咖啡,讓這些簡單的擺設沈澱一下心情也不錯。


(騎龍古道入口,旁邊有步道的介紹)


(剛開始的兩旁是高聳的杉樹)


(樹蔭蔽天)

離開了生態館,我們往館前的道路走下去,那邊就是其中一個騎龍古道的入口,
眼前的是一片杉樹林,雖然枝幹不粗,但是高度還可遮天,
若不仔細看,還以為進入了杉林溪。


(回頭一拍,是一連串的下坡石階)

沿著石階往下,不知道是鼻子有問題還是怎樣,
覺得空氣沒有想像中那麼清新,帶點淡淡的臭味,
耳邊不時有蒼蠅嗡嗡作響,渾身不自在。


(遇到的第一座糯米橋)

走過陡下的石階後,會看到一座糯米橋,
這是早期利用糯米、紅糖和石灰砌出來的石橋,


(民國四十七年搭建的)

看到橋上的石刻為民國四十多年,屹立了五十幾年了還不動搖,
可見先民運用智慧,做出的古橋是很堅固的。

由於姑爹已經折返生態館停車場,而我、爸和喵則繼續前行,
途中看到搭建到一半的木棧道,地基似乎已重整,


(建到一半不弄了,木棧道工程停工)

但一旁的牌子則是說明由於工期已到,所以沒再繼續動工。
初看覺得這建商也太任性了吧,哪有工程做到一半就放著不管,
可是從另一面思考,這不也是為這片原始的生態保存,盡了一些心力呢。
只是我還是認為至少也要收個尾,不然看起來煞風景不少。


(往下走是一般的鄉間小徑)


(偶而鋪上石塊)


(經過一間圍起來的廁所,好像也停工了)

往前行,看到一棟不起眼的石屋,原來這就是楊家石柱屋,
若不看簡介,還真會略過這景點。


(楊家石柱屋,感覺年久失修了)


(介紹牌也泛綠了)

這是每位居民同心協力,一起從山下搬運石材上山,才蓋出來的。
於是乎你家就是我家,我家就是你家,不分彼此,
就為了人人有屋住而努力著。
只是這邊的狗兒們似乎不太歡迎我們的造訪,
不停的對我們狂吠,好在牠在用餐沒有追出來,
不然窄狹的石頭路,要跑也跑不快。


(孟宗竹林,照片拍不出來他們的巨大)

途中有經過孟宗竹林,這竹子真不是普通的巨大,
脫落的筍殼比鞋底面積的三倍還要大,
人家說竹林滿陰的,而這巨竹,似乎又更添神秘的色彩。


(看到的第二座糯米橋,從橋下拍)


(從上面拍)


(應該是鄉民自立的介紹牌)

緩步向前,當我們看到第二座糯米橋時,
恰巧遇到一位老師帶了三名小朋友出來訪查。


(在橋頭的糯米橋龍(?)造型立碑)

在橋下的溪水邊看到了小螃蟹和小蝦,真是讓人欣喜。
相較於都市學童的沈迷網咖,在這裡接受大自然的洗禮,
真是健康許多啊!

再往前走一點,可以看到當地居民養的雞舍,
裡面還有薑母鴨,啊,不對,是紅面鴨,帶著小鴨鴨走來走去,真是可愛。
突然一對遊客帶來的小黃金對著雞舍裡雞群鴨群狂吠,
我想牠是看到其他的動物太興奮了,才會這麼直接的表達出牠的開心吧。


(騎龍古道?麒龍古道?其實都可以啦)

看到那對遊客手上拿著地圖,於是向他們請教要如何才能從古道繞一圈,
回到停車場去。
只是他們似乎也看不太懂地圖的標示,我們只好自己憑感覺找出路。


(第三座糯米橋)


(終於有個明確的解說牌了)

刻意不走回頭路,意外找到了第三座糯米橋,
算是達成了此次探訪古道的主線任務。


(爬石階爬石階)

接著沿高高低低的石階往上爬,無遮蔽的地方,太陽曬起來還滿熱的,
好在今天還有些風,不然沒有目的的亂走,真的會讓人心煩意亂。
幸運的我們竟然在這裡看到了高空盤旋的老鷹,


(中途有個觀景台)

雖然叫聲聽起來很不像老鷹(說實在的,老鷹怎麼叫我也不知道),
不過還是抱持著驚喜的心情,繼續向上爬。


(這是百年石階耶!)


(看到標示才知道)

爬到最上面後,看一旁的石獅(龍?)標示,
才知道那就是百年石階-以前開墾此地的便道。
真的是失敬了,看起來還真沒有百年的外觀呢。

繼續前行,這裡是平緩向上的石頭路,盡頭就是古道的另一個入口。
這段路走起來覺得小腿隱隱發酸,我想真是太久沒走那麼遠了,
雖然才一個小時左右,但運動只要沒有持續,
突然的長時間肌肉拉扯,還是很容易造成乳酸的堆積。

回到停車場後,就開車前往內灣吃飯,
由這裡到內灣,有一條捷徑,但這條捷徑有一小段路況很差,
車子差點磨到底盤。
過了這一段,就上了快速道路,從一座橋接回120縣道,只花十來分鐘就到內灣。

今天的內灣很不一樣,人不多,當我們進入公有停車場的時候,
停車位還有一百多位,出乎我們意料之外。
選了個喜歡的車位停好車後,先到老街逛了一下,
碰巧看到劉興欽老師正在店裡幫遊客畫漫畫圖像,
手上拿著毛筆,勾勒出誇張亦不失寫實的特點,
僅僅幾分鐘的時間,一幅作品就完工了,好厲害!

還是到上次的那家餐廳用餐,照例添了好幾碗白飯。
用完餐,挺了個大肚子走過吊橋來到河的另一端逛逛,
看了go kart場裡面廝殺的車輛,但場地比我想像中小多了,
速度也不夠快,不是很刺激。


(槭樹?我比較喜歡五葉的)


(內灣櫻木花道)


(內灣林務局旁邊的廢棄小火車)

離開了內灣,回程經過合興車站,還下車去拍了一下照,
這座車站從96年起配合工程停駛三年,


(已經停擺的合興車站)

但聽姑爹說,上次來還有新人在這邊拍婚紗照勒。
原來這邊有段"追火車"的故事,才讓這不起眼的小站,
有著"愛情火車站"的別稱。

沿著台三線往龍潭方向去,中途開到"遙望60哩"去。
這家店在華視轉播塔台附近,天氣好時視野很好,能遙望龍潭市區。
以上那段話,是聽爸和姑爹說的,因為這裡是我第一次來,
而下午天氣不好,什麼都觀不到,就只能"觀霧",真可惜。

旅程就在上了龍潭交流道後,告一個段落。
今天跑了不少地方,我想晚上應該會滿好睡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tpuk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