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nEO_IMG_20150406_102714.jpg
(綠油油的石槽讓人覺得抒壓,攝影師無畏浪花搶拍美景)

第一次造訪老梅石槽這個景點,是在2006年時,頂著大太陽,
帶著從淡水黑店買來的排骨飯,騎車殺向北海岸,自以為浪漫的在石槽邊用餐(?)
那時對於它的印象,只有灰灰土土,看起來很黯淡的一堆怪石,
而不像網路上看到一條條綠意滿盈的景象。
(後來查日期才知道去不對時...XD)

清明連假最後一天,阿克起了個早,說要找爸一起去老梅看石槽,
超強的行動力確實把握住假期的最後一刻。

上網查了潮汐資料,得知退潮時間落在早上六點多和晚上六點多,
而我們抵達的時間,是逐漸在漲潮的階段。
果然一到現場,只見大片的石槽為海水所淹沒,
好在露出海面的部位夠鮮綠,恰與藍天相互輝映。

nEO_IMG_20150406_100335.jpg
(停在遠方的拱橋處再走過來有點遠,如果能直接從那做個步道跨越就方便多了。河岸邊有黑色小鴨聚集,這裡的鴨子喝鹹水長大的)

nEO_IMG_20150406_100407.jpg
(住在二樓的阿伯隨手就放了個風箏飛上天,不愧是風箏節發源地-石門)

nEO_IMG_20150406_100456.jpg
(不用到澎湖也有天人菊可賞)

nEO_IMG_20150406_100535.jpg
(海藻?石花?總之往地上一鋪就能曬出好料的)

隨著媒體披露,以往都能直接停在涼亭旁的車位,已被早到遊客佔滿,
只能停到遙遠的風箏公園停車場。
從那走過來有些繞路,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弄條木棧道連通,
省去小路上人車爭道險象環生。

nEO_IMG_20150406_101107.jpg
(很多人不畏烈日當頭逐起浪來)

nEO_IMG_20150406_103058.jpg
(沙灘上也有人秒放風箏,風箏就這樣垂直地飛著,可見海風之大)

nEO_IMG_20150406_101159.jpg
(這邊的石槽沒海藻滋生,不夠引人注目)

老梅石槽就地理名詞來說,應正名為"海蝕溝"或"潮溝",
由大屯火山爆發後遺留岸邊的火山礁岩,經海浪長期沖刷,鬆軟處蝕去而形成溝槽。
而綠石槽的勝景,出現在每年四、五月東北季風影響變小,
原來在石槽上的石蓴等海藻植物開始爬滿石槽,形成一片綠油油的畫面。

nEO_IMG_20150406_101433.jpg

nEO_IMG_20150406_101540.jpg

nEO_IMG_20150406_102255.jpg
(綠石槽是海藻攀附在溝槽上所形成)

nEO_IMG_20150406_101618.jpg
(藍綠短兵相接,看起來也挺融合的)

nEO_IMG_20150406_101700.jpg
(別以為小水窟裡的螃蟹乖乖的讓你拍,其實都已經曬成乾了)

nEO_IMG_20150406_102355.jpg

nEO_IMG_20150406_102510.jpg

nEO_IMG_20150406_102918.jpg

nEO_IMG_20150406_102343.jpg
(陽光折射下,不同角度可拍出不同色調的綠石槽)

nEO_IMG_20150406_102626.jpg
(突然一陣浪打來,今晚的海苔蛋花湯有望了XD)

醉心於留下最美畫面,顧不得頭頂著烈日,
雖在海風吹拂下不覺悶熱,但此時受到紫外線的攻擊也不會減輕,
來海邊還是要記得做防曬,以免回去脫一層皮。

nEO_IMG_20150406_104827.jpg
(曬到一個不行T_T)

============
◎相關資訊:
石門老梅石槽:
介紹:http://www.northguan-nsa.gov.tw/user/Article.aspx?Lang=1&SNo=04002497

arrow
arrow

    ntpuk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